质量管理的生动比喻:之一
2019-10-26 14:50:32
世界上最著名的“质量管理学”不是起源于西方,而是起源于东方。
23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《扁鹊见蔡桓公》和《魏文王问医扁鹊》——两则著名的典故,道出了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。扁鹊因此被“现代商学”称为“质量管理学的祖师爷”,“扁鹊质量管理学”也成为世界质量管理学的源头和经典。
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,我们的前辈总结了很多的经验,尤其是通过一些典故,生动形象地讲述关于质量的故事。近日收集整理了6个质量典故,一起来看看,你从中是否有些启发。
质量典故之一:三种人
路上有个坑,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,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,建立标识,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。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,记住第二种人,忘记第三种人。质量管理(QA)就是第三种人,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,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。
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,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,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费用或浪费,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,何乐而不为!
第二种人是“绕道而行”,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。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,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,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。
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,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。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,质量管理员(QA)就是第三种人,工作就是填坑,排除质量隐患,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,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。